作为国际货币,美元享受到了铸币税收入、对外融资成本降低和国际支付能力增强等好处,却没有或无力承担相应的责任。
未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和周边经济体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逐步落实以及电商国际化的发展,人民币走出去将面临重要的机遇。其次是英国的自治领地(如印度和南非),享有部分货币自主权。
四是战争加速了美元取代英镑的进程。人民币国际使用现状 2009年以来,随着我国逐步解除跨境交易中人民币使用的限制,人民币跨境使用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跨境贸易和投资、外汇交易、国际支付和国际债券等方面。要撼动美元的统治地位非常困难。诸多有利条件造就了美元国际化的成功。从贸易计价结算看,2014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占比为22.3%,人民币计价则更低,大幅低于美元、欧元、日元、澳元在本国贸易中的使用程度。
目前SDR代表性、稳定性不足,限制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美国经济实力增强,与这些国家贸易往来日益紧密,且币值更为稳定,外围国家有动力投向吸引力更高的美元。所以,商业银行在积极推进融资结构调整,支持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发展,其实也在帮助整个经济体系的去杠杆,同时,直接融资的发展实际上也形成了一个风险的分散机制。
这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金融业的一个核心能力之一,就是将大量的基础资产,通过特定的金融设计,转换为市场可以投资的产品,这个过程,就是金融机构发挥自己专业能力的过程,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模式。为什么要做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呢?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减少银行贷款带来的期限错配,也有利于形成一个市场化的利率机制和完整的收益率曲线,对货币政策的转型也有积极的支持作用。或者说,要降低杠杆率,金融界既可以收缩债务,把杠杆率的分母做小一点,也可以探索分子策略,把资本形成做大,这也是去杠杆。如果商业银行还是沿用重资产模式下的经营思路,怎么可以去给这些新兴行业提供服务?因此,经济在转型,金融业也要支持这种转型,当前就要强调银行的轻资产运行能力的提高。
但是,从整个经济转型的角度看,所谓经济转型,所谓产业结构调整,实际上是有不少新的企业在涌现,不少的企业往往还处于创业期和发展的初期阶段,也有一些企业因为遇到暂时的经营困难需要进行并购重组的调整等,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商业银行在这些阶段往往是缺位的,而恰恰是这些阶段企业最需要金融服务的支持。这与整个金融产品创新日趋多元化的趋势、与金融结构调整的趋势是一致的。
例如,适应中国经济未来转型方向的许多富有活力的企业,往往是一些轻资产的创新型企业、服务型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常常是银行要让他拿抵押担保的资产他也拿不出来,他往往就是一个好的创意、一个产品的专利等。大家可以看到,邮储银行此次引进的战投机构中,有不少机构并不是银行业的机构,那么,这些机构通过跨界与中国邮储银行的互动就可以形成一些商业模式和产品等方面的创新。所以,商业银行应当开始慢慢根据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学会从习惯和擅长的重资产经营,转换到轻资产运营。所以,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发展是降杠杆的可行路径之一,也是降低期现错配和形成风险分散机制的路径。
但是,在当前的经济结构调整期,重资产行业恰恰是不少是产能过剩的上游行业,如果商业银行还是沿用传统的重资产的融资模式,就会习惯性地把宝贵的金融资源支持给了不少本来就该淘汰的产能过剩的重资产行业。特别是我们看到低利率环境还会持续,资产荒现象还会持续的市场环境下,强调资产能力更有针对性。从股权融资角度看,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形成的是资本金,资本金形成规模的扩大,实际上也是在降低杠杆率。我也曾经在基层的国有银行当过行长,那个时候商业银行的经营强调的是负债端主导、或者说是存款立行,在资金短缺条件下,只有先争取到存款、有了负债,在存贷比等约束下,才能够拥有一定的贷款规模,然后才可以放贷款赚取利差。
现在国内外金融市场正处于剧烈的大变革时期,有不少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委托我帮忙推荐高管和专家,提到一个有意思的标准,那就是:因为现在经济金融结构在剧烈变化,要找一位证券公司的高管,最好原来不是做证券的,或者是对原来的的证券公司的业务模式并不十分熟悉的,这样不容易受到原来的框框和惯性的约束。随着市场结构的转变,资产段的竞争变得更为决定性。
我想就是要对一些零散的、随机的金融创新进行总结,将其制度化、产品化,或者说形成一个可以推广和复制的模式。需要有对原有模式进行突破,要有新意。
在流动性相对充沛的环境下,能拿到优质的资产,然后把这个资产通过产品设计、风险管理转换成投资者能够投资的金融产品,然后合规地把它销售出去,这个能力就开始变得十分重要。对于创新融资方式,我总结了如下四点。一笔大的贷款失败了,放到银行账上往往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形成显著的冲击,但是如果通过资本市场,通过直接融资,实际上这个投资的风险就在成千上万个投资者中分散了。第一,当前,在经济转型时期创新融资模式的第一条主线,是要学会从重资产经营转到轻资产经营。1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11月份金融的统计数据,11月末M2增长13.7%,这个速度并不算慢,但是人民币贷款只有7089亿,少增加了2347亿。客观上评价,中国的商业银行传统上习惯于服务企业生命周期中进入到有正现金流的平稳发展阶段,对于处于这个阶段的企业,银行之间的服务竞争相当激烈,目前市场上已经很难找到处于这个发展阶段的企业还缺少银行融资服务的
从股权融资角度看,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形成的是资本金,资本金形成规模的扩大,实际上也是在降低杠杆率。客观上评价,中国的商业银行传统上习惯于服务企业生命周期中进入到有正现金流的平稳发展阶段,对于处于这个阶段的企业,银行之间的服务竞争相当激烈,目前市场上已经很难找到处于这个发展阶段的企业还缺少银行融资服务的。
我也曾经在基层的国有银行当过行长,那个时候商业银行的经营强调的是负债端主导、或者说是存款立行,在资金短缺条件下,只有先争取到存款、有了负债,在存贷比等约束下,才能够拥有一定的贷款规模,然后才可以放贷款赚取利差。这与整个金融产品创新日趋多元化的趋势、与金融结构调整的趋势是一致的。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从主要服务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有正现金流、有盈利和平稳发展的时期为主,转向服务于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第三,融资模式创新还需要扩展到对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现在邮储银行在这个论坛上重点讨论融资端和资产端的问题,据我自己了解到的市场转型趋势是一致的,那就是整个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在逐步从负债端主导转向资产端主导,在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资金来源已经不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市场竞争的关键变成了怎么在融资和资产端方面做出创新,争取到优质的资产,将这些资产转换为合规的金融产品,自然就能吸引到充裕的资金,这其实也是当前讨论所谓资产荒的一个重要背景。一笔大的贷款失败了,放到银行账上往往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形成显著的冲击,但是如果通过资本市场,通过直接融资,实际上这个投资的风险就在成千上万个投资者中分散了。进入 巴曙松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创新融资模式 。我想就是要对一些零散的、随机的金融创新进行总结,将其制度化、产品化,或者说形成一个可以推广和复制的模式。
关于创新融资模式这个主题,我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关键词。随着市场结构的转变,资产段的竞争变得更为决定性。
特别是我们看到低利率环境还会持续,资产荒现象还会持续的市场环境下,强调资产能力更有针对性。为什么要做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呢?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减少银行贷款带来的期限错配,也有利于形成一个市场化的利率机制和完整的收益率曲线,对货币政策的转型也有积极的支持作用。
所以,商业银行在积极推进融资结构调整,支持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发展,其实也在帮助整个经济体系的去杠杆,同时,直接融资的发展实际上也形成了一个风险的分散机制。这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金融业的一个核心能力之一,就是将大量的基础资产,通过特定的金融设计,转换为市场可以投资的产品,这个过程,就是金融机构发挥自己专业能力的过程,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模式。
在流动性相对充沛的环境下,能拿到优质的资产,然后把这个资产通过产品设计、风险管理转换成投资者能够投资的金融产品,然后合规地把它销售出去,这个能力就开始变得十分重要。我们已经看到一些报道,说邮储银行已经在支持创业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我认为还需要继续推进。在长期强调存款立行和负债主导模式的惯性下,商业银行要更为强化对优质资产的控制能力。或者说,要降低杠杆率,金融界既可以收缩债务,把杠杆率的分母做小一点,也可以探索分子策略,把资本形成做大,这也是去杠杆。
对于创新融资方式,我总结了如下四点。所以,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发展是降杠杆的可行路径之一,也是降低期现错配和形成风险分散机制的路径。
1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11月份金融的统计数据,11月末M2增长13.7%,这个速度并不算慢,但是人民币贷款只有7089亿,少增加了2347亿。为什么?因为当前中国的商业银行非常擅长于抵押担保。
第四,以融资模式创新为大背景,商业银行经营要从负债主导型转向资产主导型。M2保持了相对比较宽松,但是信贷的增长在减少。
© 1996 - 2019 真伪莫辨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玄武门街道办事处